物理性质 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用排水法收集 红棕色、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化学性质 常温下容易与O2化合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2NO2N2O4 日常联系 NO使人中毒的原理与CO相似,其更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NO在生物学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作为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NO2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能使多种纺织物退色,对金属和非金属有腐蚀作用。NO2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成分 (1)由于NO极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因此收集NO时用排水集气法,不能用排空气法。NO2易溶于水,收集NO2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2)NO2溶于水生成HNO3,但NO2不是HNO3的酸酐(因二者中氮元素化合价不同)。
【例3】 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色气体。产生红色气体的原因是(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与NO2 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解析:N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是这种气体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气体,因而看到火箭喷出的大量红色气体是生成的NO被氧化成NO2的缘故。
答案:B
4.氨与铵态氮肥
(1)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且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
(2)氨气的化学性质
①氨气与水的反应
思考:氨溶解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的酸碱性怎样?
实验用品:干燥的烧瓶、胶头滴管、烧杯、酚酞试液、铁架台(带铁夹)、长玻璃管。
实验步骤:在干燥的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事先滴入少量酚酞试液),按图所示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沿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
解释及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胶头滴管中少量的水使烧瓶中的氨迅速溶解,至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通过玻璃管压到烧瓶中,于是形成了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
喷泉实验关键:a.装置气密性要好,否则不能形成喷泉。b.所用烧瓶要干燥,否则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