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选修3-4 13.3光的干涉 教案(5)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选修3-4 13.3光的干涉 教案(5)第2页

  新课教学:

  一、两大学说之争:

  在17世纪以牛顿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

  以惠更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学生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一说赞同的原因。

  二、光的干涉:

  (一)假设:光是一种波,则必然会观察到波的特有现象。

  学生回顾:机械波的特有现象--干涉

  引导:只要能看到光的干涉现象,就能说明光具有波性

  (二)实验探究:

  1、我们怎样才能使两列光相遇时发生干涉现象?

  演示:两个单独的激光光源相遇

  设问:为什么看不到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现象必须有什么条件?

  学史介绍:实际上很难找到两个能相互干涉的光源,一直到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实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2、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实验介绍:

  介绍实验装置,在挡板上开两条很窄的狭缝,当一束单色光投射到挡板时,两条狭缝相当于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源--相干光源。

  光的干涉条件:相干光源

  3、演示实验:双缝干涉实验

  思考:光通过双缝后墙上出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师生小结:光具有波动性

  引导学生参阅课本彩图中的双缝干涉图样

  小组讨论:光的干涉图样有什么特征?

  得出实验现象:中央亮条纹、明暗相间、间距相等的条纹

  设问(现象解释):你该如何解释光屏上出现的亮条纹(暗条纹)?

   光屏上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派代表阐述原因。

  光屏上出现亮条纹(或暗条纹)的条件:

  亮条纹: (n=0、1、2、3...)

  暗条纹:(n=0、1、2、3...)

  引导学生参阅课本彩图,比较三种干涉图样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有什么区别。

过渡:干涉图样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Δx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