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课书第108页总复习第一部分:度量、分数。
教学目标:
1.对本册教学内容中的"时、分、秒""测量""分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
2.通过"计量""计数""计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的过程。
3.初步感受先确定计量(计数)单位,再数计量(计数)单位的个数的过程,感知计量(计数)单位与计量(计数)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会数数吗?除了"数"可以数,还有什么也可以数出结果?
教师引出学生理解:时间、质量、长度的多少也是通过"数"计量单位得到的。
(二) 通过计量活动,认识计量的本质
1.时间单位。
师:让我们先来"数"时间,谁愿意来数一数?(出示钟面。)
预设1:利用钟面上的秒针可以1秒、1秒的数时间,秒针转过1小格就是1秒,转1圈就是60秒即1分;利用分针可以1分、1分的数,分针转过1小格就是1分,转过1圈就是60分即1时;利用时针可以1小时、1小时的数,时针转过1大格(5小格)就是1小时,转1圈就是12小时。
预设2:我们学过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板书。)可以这样数:1秒、2秒、3秒......1分、2分、3分......1时、2时、3时......
师:这些计数时间的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1时=60分,1分=60秒。(板书。)
(2) 应用时间单位解决问题。
师:这位叔叔说的是什么意 在右图上画出飞机的起飞时间
思?飞机是什么时间起飞的?你
是怎么知道的?分针和时针分别
指到哪里?
学生汇报交流,并独立完成。
(3) 小结:时间是可以数出来的,我们学习过的数时间的单位从大到小有时、分、秒,钟表是计量时间的工具。
2.质量单位。
(1)"数"质量,感知计量质量需要先确定质量的计量单位。
师:"秤"是计量质量的工具,你知道这些秤的种类吗?(出示各种秤。)
预设1:有弹簧秤、盘秤,还有电子秤。
预设2:它们能称出的最大质量和精度不同。
师:你能"数"出它们表示的质量吗?
预设1:在看盘秤和弹簧秤的表盘的时候,要先弄清每一格表示多少,在数出有几格就可以了,例如,号秤最大的称重量是3千克;整个盘面被分成了6大份,每一大份是500克;每一大份,又被分成了10小份,每一小格是50克。号秤是体重秤,最大的称重量是150千克,每一小格是500克。如果指针在某一小格中间,不能准确判断是多少克。不过称体重的时候,我们知道大约是多少千克就可以了,没必要精确到克。
预设2:④号称是电子体重秤,表明体重是58.2千克=58千克+0.2千克。我不知道0.2千克是多少克。(0.2千克是200克,今后我们会学到这个知识的。)
预设3:要根据物体的轻重选择合适的秤。例如,称体重时,就不能用号秤,而要用或④号秤。
师:大家刚才提到了哪些质量单位?
预设:我们学过的计量质量的单位有:克、千克、吨。(板书。)可以这样数:1克、2克、3克......1千克、2千克、3千克......1吨、2吨、3吨......
师:这些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板书。)
(2) 小结:质量也是可以"数"出来的,我们学习过的计数质量的单位从大到小有吨、千克、克。秤是计量质量的工具。
3.长度单位。
(1)"数"长度,感知计量长度需要先确定长度的计量单位。
师:"尺子"是计量长度的工具。你认识这些尺子吗?(出示各种"尺子"。)
预设1:号尺子是我们常用的学习尺,最长是20厘米,1大格是1厘米,1大格又被分成10小格,1小格是1毫米。
预设2:号尺子是软皮尺,最长是150厘米,1大格是1厘米,1小格是1毫米。
预设3:号尺子是卷尺,最长是5米,1大格是1厘米,1小格是1毫米。
师:大家刚才提到了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我们学过的计量长度的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板书。)可以这样数:1毫米、2毫米、3毫米......1厘米、2厘米、3厘米......1分米、2分米、3分米......1米、2米、3米......1千米、2千米、3千米......
师: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板书。)
(2) 小结:长度也是可以数出来的。我们学习过的计数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尺子是计数长度的工具。
(三) 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感知比1小的计数单位,意识到计数同一个物体,计数单位越小,计数单位的个数越多。
1.从数数入手,让学生初步体验分数也是可以计数的。
师:时间、质量、长度都可以"数",分数可不可以数呢?
师:一个圆片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反馈:表示一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片的。
师:这个圆片可以地数,数2次就能数完1个圆片,这个长方形呢?
引导学生反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然后1份、1份地数,1份是,数2次就是2个,就是=1.
2. 从数数入手,让学生初步体验"整体"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越小),数的次数(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师:你知道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吗?要数几次才能数完?
预设: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然后1份、1份地数;1份是,数2份就是2个,即,数3次就是=1.
师: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分法吗?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要数几次才能数完呢?
预设:等。
师:分数可以"数",我们把大家数过的分数砌成"分数墙"。
引导学生交流反馈: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越小),数的次数(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四) 课堂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时飞行750( ) 机身全长38( )
师:都是有关飞机的信息,为什么有时1千米、1千米的数,有时1米、1米地数呢?
引导学生发现:要根据物体的长短确定需要使用的长度单位。
2.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橡皮的长大约是5( ),质量大约是10( )。
北京到三亚的距离是2541( ),坐飞机大约需要4( )。
一辆汽车的载重质量是2( ),每分钟大约能行驶1000( )。
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引导发现,要根据测量的对象确定测量的标准。
(五) 概括、总结、提升(渗透计量的本质:确定计量单位,计数计量单位的个数。)
师:这节课我们从数数入手,数了时间、质量、长度,还发现分数也是可以数的。看来会数数还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呢。那我们在数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引导得出:为了使我们数出来的结果一致,就需要先确定一个计量的标准,标准统一之后才能数,我们数的是这些标准的个数。(板书:先统一单位,再数单位的个数。)
小结:在数长度的时候统一的标准就是长度单位,数质量的时候统一的标准就是质量单位。数时间的时候统一的标准就是时间单位,数数的时候统一的标准就是计数单位,我们数数来的是这些单位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