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新授课: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育的贡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 "温故知新"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3、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二、思想家老子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2、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
3、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A:实行法制;B: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4、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巩固练习:
小结: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
其中"圣人训"就是指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给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师:"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教师:"仁",仁爱的意思。联系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畅谈对"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问: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
学生:教育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他的语录被他的学生记录下来,接集成册,名叫《论语》,《论语》中有很多的言论对今天同学们的学习依然有着很大的帮助。
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事物的两面性,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战国时形成的。
提问:什么是百家争鸣?
教师:指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在政治、学术上展开各种争论,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问: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结果。
教师进而帮助学生回顾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孔子相传为圣人,
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张"爱人"察民情,
"为政以德"反酷刑,
办学收徒三千人,
因材施教出贤能,
启发学生多思考,
主张温故而知新,
言行收录在《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道家创始人,
学说记在《道德经》,
主张事物对立面,
正反两面要想清。
百家争鸣好形式,
"墨儒道法兵"在此,
"兼爱""非攻"墨主张,
"仁政"治国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庄子,
主张"无为"而来治,
法家代表韩非子,
反对空谈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孙武,
《孙子兵法》论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