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仆所以留者:......的原因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及字词解析
(一)、易水送别
1.朗读文章第9段
要求读准字音,学生常常将"太子和而歌"中的"和"读成hé,应读hè,解释应和。
2.字词解析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来,表目的
③既祖:已经
④又前而为歌曰:前,上前。为,wéi,作。
⑤发尽上指冠:向上
⑥于是荆轲就车而去:接近,登上
⑦终已不顾:回头
3.概括这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易水送别
4.朗读时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并中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自由讨论。
明确:悲、壮
"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意味着荆轲此去凶多吉少,可谓是生人做死别。形成一种凄惊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我们的习作中常见的外貌描写是"他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十分漂亮,也不十分丑陋",外貌描写是为中心服务的,不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
"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其中音乐由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渲染悲壮气氛。
"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所要表现的是荆轲,为什么要写送行的宾客?
正如《口技》中的"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观众的表情是为了突出口技人技艺高超。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只用一个动作就突出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刚毅性格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5.有感情地诵读第9段
(二)、厚遗蒙嘉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11-13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