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高中生谈"排名的二重性"。
设问:A.在排名的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B.为什么我们应该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思维和意识。
这与我们说的通常意义上的世界是有所不同的。
探究:杞人忧天。
设问: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