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师:带着这种认识,我们一起来看李煜的另一词作《浪淘沙》。
师:将课本翻到68页,自读,并思考它与《虞美人》的相通之处。
投影呈现:《浪淘沙》词作内容。
生:都写的是离国离家之愁。但是没有仇恨,是纯净的愁情。
生:我喜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很动情,我读到这里哽咽的。
师:说说看。
生:这算是虚写吧,梦里寻找到极乐世界,加重了现实的悲凉。越是在梦里沉醉,越能看出现实处境的凄凉。
生:我喜欢"别时容易见时难"。一般说,相见很容易,作者却反过来说,与作者的经历有关。一旦告别了国与家,就彻底孤独了。
生:我注意到作者又写到春天了。作者写春天是在怀念,也是反衬,是在与春天告别。
四、结
师:说得都不错。
投影呈现:尼采与缪塞的话。
师: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