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3:可以看到是一群农村妇女在田地里劳作。 她们看到小女孩也拣麦穗就跟她开玩笑。
生4:二姨"贼眉贼眼"问小女孩为什么拣麦穗,她说要备嫁妆。然后二姨又问她要嫁给谁。
师:为什么二姨的表情是"贼眉贼眼"的?这可以看出这包含作者什么感情?
生1:厌恶。
生2:二姨喜欢开玩笑,所以小女孩不喜欢她。
师:那小女孩怎么回答二姨的话呢?
生:卖灶糖的老汉。因为他有糖吃。(笑声)
师:那接下来由第三组同学跟我们描述第三个场景了。
生1:第三个场景出现了卖灶糖的老汉。
师:课文中是怎样描绘他的?
生1:"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尽显旧时遗风的齐颈白发,便在剃得如半个葫芦样的脑袋后面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师:课文这样描绘有什么特点呢?
生1:很形象、生动。
生2:很传神,把人物写活了。
生3:栩栩如生。她描写老汉的皱纹,不是单纯的描写它多,而是很形象的描绘出它在脸上的分布。写他的白发,是写到它的"齐颈","在剃得如半个葫芦样的脑袋后面"
,"忽闪着"。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贴切,而且越来越深入。作者的文笔是很细致、形象、生动。正是通过这么细腻的描绘,我们对老汉的外表就很熟悉了。拍电影时,我们就可以将一个这样的老汉搬上屏幕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小女孩和老汉的对话了。他们讲了写什么呢?
生2:做媳妇的事。
师:你们觉得老汉真想小姑娘当他媳妇吗?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老汉还是很疼小女孩。每次见她都带小礼物给她呢?
生:因为老汉没有亲人。
师:对,老汉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那他对小女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1:像对小孙女的爱。
生2:他对小女孩的爱很纯朴、真挚,不求回报。
师:那小女孩对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依恋他。像对亲爷爷一样敬爱他。
师:小女孩对老汉很依恋。那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生:她很关心他,每次他回去小女孩都回送他。并一直望着他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小女孩还很担心有一天,他会早自己而离开这个世界。
师:那结局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设计最后一个场景。第四组的同学准备好了吗?
第四组同学
生1:首先画面出现了冬日雪地里的小女孩和一棵柿子树。
师:为什么呢?通过课文我们知道老汉最终是离开了。最后情节不是应该出现一个办丧事的镜头吗?
生:(思考)
师:大家想想,如果单纯是一个大家去奔丧、哭丧的镜头的话,这个故事是否太过悲伤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