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2.1 荒漠化的防治 教案4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2.1 荒漠化的防治  教案4第3页

导入:

  以荒漠化的视频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荒漠化的含义

  课前利用学案,学生已经对荒漠化的含义进行了预习,课堂上由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结论: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本质:土地退化

类型: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石漠化、红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课前利用学案,学生已经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了预习,课堂上由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结论:地理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新疆三山夹两盆。

   土壤:沙土。

   植被:覆盖率低。

   河流:以内流河为主,水量小。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问题情境】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结论:自然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大风数多:地表有疏松沉积物;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四.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治理对策

【问题情境】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分析荒漠化治理的对应措施有哪些?

结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合理利用水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体验高考

课堂小结:总结所学,巩固新课

学生分析总结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本质及主要类型

读图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组讨论并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总结思路。 利用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荒漠化有感性认识。

利用课前学案,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利用学案,让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把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做铺垫。

锻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建构答题方法,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技巧以及创新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本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思路。

含义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荒漠化 防治措施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