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较多地吸收了西方先进科技
B.中国古代经济的高度繁荣,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C.民族交往与对外交往的频繁
D.政府的大力支持
解析:中国古代科技绝大部分是中国本身发明的,虽然有吸收各民族的成分,但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吸收西方先进科技较少。西方先进科技大规模地传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其他三项均属于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例2】 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是指( )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解析:在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仍在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已经处于停滞阶段。而同时期的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技已经迅速发展。所以,"近代科学的晨光"是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中国。"传统科技的晚霞"出现在中国,是指中国的传统科技已趋没落,但出现了一些总结性的巨著。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例3】 《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迷信盛行 B.科学技术进步
C.海外贸易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在航海时,夜间依靠天上的星星,白天靠太阳,不能依靠太阳和星星时,依靠指南针。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例4】 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解析:"中国人的头"强调的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阿拉伯人的口"强调的是阿拉伯人的交流,"法兰克人的手"强调的是欧洲人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强调欧洲人动手能力强,并不能推出欧洲人不会创造新技术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