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 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3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 )
图3
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B.木板的倾斜程度太大
C.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
答案:C、D
点拨:电源的频率不稳定的可能性不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加速运动,在橡皮筋恢复原长以后小车做减速运动,且受到的阻力较大。
规律技巧总结:
(2)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实验前要先平衡摩擦力。
②尽量选用同一规格的橡皮筋。
③选用间距均匀的几个间隔,测量其总长度,求得平均速度。
④描点时既要观察各点的位置关系,又要考虑应有的函数关系,加大纵坐标单位长度,可减小误差。
考点4 对实验原理的拓展和延伸
【例4】 一个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人停止蹬车后,车继续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以认为是大小不变的。试根据人骑自行车这一运动过程,研究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要求写出探究思路、所需器材、测量数据,探究结果。
解:(1)使自行车获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车,让自行车沿着平直路面前进。用秒表测出自行车从停止蹬车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t,用皮尺测出自行车停止蹬车后运动的距离x。
(2)设自行车无动力后受到的阻力是Ff,则这一过程阻力所做的功Wf=Ffx,自行车的初速度v0=2x/t。
(3)重复实验步骤(1)可以得到多组t和x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