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第2节 第2课时 生态环境保护 学案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第2节  第2课时  生态环境保护 学案第3页

  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破坏原因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4.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迁地保护是通过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对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受到高度威胁的物种进行紧急抢救,以免该物种的灭绝。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基因库、种子库等。

  (4)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环境污染的防治、拯救地球是全世界人民的责任   

  [自读教材·夯基础]

  一、环境污染的防治

  1.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1)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优势:

  ①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生存能力强、净化效率高等。

  ②个体小、生物量大、表面积和体积比特别大,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收与吸附能力。

  (2)微生物在治污中的用途:

  微生物可用于治理污水和废水、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植物的净化作用

  (1)主要表现:

  ①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净化空气质量。

  ②阻滞和吸附空气的尘埃和放射性物质。

  ③分泌一些抗生素、杀菌素等物质。

  ④防风固沙,降低水土流失,衰减噪声等。

(2)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