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6)
果肉(7)
特性(8)
果核(9)
花期(10)
一、形态、果实(1-10)
产地(11)
树谱(12)
移植(13)
产销(14) 三、艺术特点:(可讨论)
1、按照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具体说,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
2、说明事物时,注意准确性与科学性。一是运用确凿的事实(包括有关历史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二是既重视引用古代有关荔枝的知识作为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
3、恰当地引用古代诗文。课文中大量引述古代关于记述荔枝的诗文,达十二处之多。这样引用:一是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二是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字韵味,引起读者兴趣;三是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
附:如何读懂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特征、本质、功用和发展变化等进行解说,从而给人以某一方面知识的文体。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结构的条理性。为了将事物的特点准确地说清楚,说明文总是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安排结构的。因此,说明文条理清楚,逻辑性强。(2)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要准确无误地介绍某一方面知识,就必须使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准确、简明是说明文对语言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3)内容的科学性。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阐明的事情必须科学无误,否则便失去了它的价值。
根据说明文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阅读理解一篇说明文。
一、理清层次,把握思路。
由于说明文条理清楚,讲究行文线索,所以我们在阅读一篇说明文时,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说明的层次和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从各部分的联系中理解文章的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介绍的是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作者按"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六道工序一一写来,并以"掐丝"、"点蓝"两道工序为重点,有详有略、层次清楚、思路明晰。阅读时如果能在有关段落标出序号,找出工序名称,然后再逐层细细体会,文章内容便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抓住特征,领会本质。
阅读一篇说明文,既要注意到所说明事物的外在特征,又要理解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由现象到本质,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所说明的事物。仍以《景泰蓝的制作》为例,课文抓住制作过程的"繁复"、"精细"和"手工制作"这两大特征来写,将它们贯穿于每道工序之中。学生在阅读时就应着重体会作者在每道工序中是怎样突出这些特征的,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方法,明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