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探 究 文 本 块读一读:"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师:王安石罢相后无事可做,整日寻芳揽胜打发流年,独坐无聊,就细数落花,一个"久"字只是说他数得久吗?透出的是什么?
(明确:透出的是寂寞凄苦的心情。)0
师:可以说,郁达夫这时的心境和王安石颇有相同之处,在意境上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清静闲暇中透出了落寞。正象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选取这些色彩表明作者内心的冷清、孤独。
2.听秋声
四问: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
(明确:鸽飞声、蝉声、风雨声、问答声。)
师:写这么多声音,是不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呢?为什么?
(明确:作者是以动(声)衬静,以声音反衬了故都的寂静。)
师:在秋天的故都,在那无际的碧天下,连小虫、扫帚这样的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不正反衬出故都的寂静吗?
师:让我们集中听听作者笔下秋蝉的鸣叫,看看会引起怎样的感受?
师: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忧愁的象征,如《雨霖铃》中的起句便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凄切的寒蝉已令人柔肠寸断,蝉声更令人备感冷清。在故都,家家户户都有蝉鸣,还是蝉衰弱的残声。文章所渲染的那种冷清,寂寞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了。置身此时,其寂寞又要跟何止一个"愁"字了得。
师: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飘零者,身处在如此寂静的秋天里,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明确:孤独、痛苦。)
3.品秋味
师: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越静越孤独越痛苦。如果你处在这样冷清的秋色和寂静的秋天,你心里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悲凉。这便是故都的秋味。)
师:当代诗人梁小斌在《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一诗中这样抒情:
秋天象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河流两岸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我们来看看,《故都的秋》荡漾着郁达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或者说,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这些何尝不能映出"秋"的倩影,可是,作者很少提及,如金碧辉煌的故宫,雄伟的八达岭长城等更是只字不提,偏偏选取那些灰暗的景物,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和作者经历有关。他喜欢这样的景物,因为与他心情相合。)
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郁达夫也是如此,这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表现的是深沉、真挚的心上之秋、家国之思、故都情结。郁达夫爱故都之秋爱得如此深切,愿意以寿折秋。那正是因为他是用整个生命去爱秋,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秋,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这才品出了深蕴其中的为人所不能言的妙昧,才有了这篇秋味十足的至美之文。
由此,我们联想到,即便硬骨头鲁迅先生,在医学救国的理想受挫、弃医从文又陷入低谷之时,也曾躲在北京绍兴会馆抄写古碑,暂时来麻醉自己 ⊙王安石《北山》。
⊙引王籍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佐证。
⊙师生讨论。
⊙学生讨论。
⊙此问题较难,可由教师提示。
⊙补充介绍作者及相关历史背景,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