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5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 阶段提升(五)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5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 阶段提升(五)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

【针对训练2】 (2018·湖南长郡中学检测)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

A.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

B.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D.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末清初,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理学空谈义理,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同时士大夫接受西学,也是基于"实用之学勃兴",故选A项。

答案 A

主题三 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

【通史整合】 (1)从文学发展历程看: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隋唐诗歌、宋元词曲、明清小说的历程,不同阶段的文学成就反映了该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特征。

(2)从政治折射点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阶段,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反映在文学方面以诸子百家的散文为主,以及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诗经》、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离骚》;秦汉时期,社会处于大一统局面,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时期具有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形成,推动了诗歌的繁荣等。

(3)从经济折射点看:文学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反映了宋元商品经济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明清反封建小说、戏剧走向繁盛,反映了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特征。

【针对训练3】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据此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