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说“木叶” 教案(4)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说“木叶” 教案(4)第3页

色性又具有着某种情感意味,因此古代的诗人在秋风瑟瑟的季节里钟爱这一形象。这就是传统文化里的意象。

意象,即"意中之象",物象与意趣结合。当诗人将某一客观事物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诗人反复运用这一意象,它便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意趣,具有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神。

延伸理解:学生自由讨论,说说各自所了解的其它意象。

(梅、兰、松、竹、菊、云、杜鹃、鹧鸪)

板书设计

1、暗示"落叶" (形象联想)

本论:"木"的特征 意象

2、暗示的颜色性 (情感意味)

四、学生齐读第七段,明确:

板书

结论:"树叶""木叶",一字千里。

五、探究阅读(多媒体显示)

1、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他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读下面两首诗,体会诗中"梅"所表现的意趣。

《梅花》 《梅花绝句》

王安石 陆游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解读参考:在我国诗歌中,"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王诗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陆诗写梅花不畏寒冽,笑迎晨风,纷繁似雪,遍开山中。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两首诗所歌咏的"梅"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2、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也许不尽相同。下面两首词中"梅"这一意象表达的感情就有差别,请欣赏: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简析参考:陆游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