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一轮复习学案:运动的图像
2010届高考一轮复习学案:运动的图像第4页

  点评:用图象法分析问题,有时思路很简捷。

  2、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问题:追和被追的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是能追上、追不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① 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若两者位移相等,且两者速度相等时,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② 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若两者位移相等,则追上。

(2)相遇问题:

  ①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② 相向运动的两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例4、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相距s0=25处有一个人,当车开始启动以1m/s2的加速度前进的同时,人以6/的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间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分析和解答:依题意可知,人与车运动时间相等(假设为)当人追上车时,二者之间的位移关系应为,即:-=

由上式求解,若有解则能追上,反之追不上。将题给数据代人整理后可得:

              -12+50=0

由于判别式=122-4×1×50= -56<0,所以人不可能追上车。

在刚开始追车的时间内,由于人的速度大于车的速度,所以人与车的距离逐渐增大;当车的速度等于人的速度时,人与车的距离最小。根据=和=可知,从开始追车到距离最小所用时间为:=

  在这段时间内人与车的位移分别为:==6×6=36,

          =2=×1×=18

  人、车间最小距离为:+-=(25+18-36)=7

  点评:解决追击问题有两条思路:一是用数学方法;二是利用结论:速度大者(如匀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若两者位移相等,且两者速度相等时,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若两者位移相等,则追上。

实战训练

1(09山东高考理综)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