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纤维素酶
(1)纤维素酶是如何将纤维素分解的?
答案 纤维素酶中的C1酶、CX酶使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
答案 设计对照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滤纸条和缓冲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振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加入纤维素酶的试管中滤纸条被水解,而加入蒸馏水的试管中滤纸条没有变化。
2.纤维素分解菌的获得
(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 筛选目的菌株应该到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环境中寻找。
(2)为什么将滤纸埋在土壤中可以提取到目的菌?
答案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
3.分析教材P29"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配方",回答下列问题:
(1)此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选择此类培养基?
答案 此配方是液体培养基,因为配方中无凝固剂。液体培养基与微生物的接触更充分,微生物更容易从培养基中获得营养物质,因此可以快速增加微生物的浓度。
(2)这个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答案 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富含纤维素,更适合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对照实验可以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若选择培养基上微生物数量明显少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微生物的数量,则说明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
归纳总结 纤维素分解菌的富集培养
(1)培养基特点: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用的是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而不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2)培养结果:由于培养基中加入了酵母膏和水解酪素等,因此培养基上除得到大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外,也有其他微生物的存在。
(3)进一步筛选:需根据微生物的菌落特点继续进行鉴别培养以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
(4)选择培养的实质: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实质是富集培养,以便得到大量的目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