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 二、新文化运动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 二、新文化运动 教案第3页



题 学做思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二:

想一想:

  这两张图片说明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的是怎样的统治?

   --北洋军阀政府实行复辟帝制、丧权辱国的黑暗统治。

材料三:

想一想:

这两则消息反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如何?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做思二、新文化运动

1、运动的兴起

  一批反封建的斗士: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等,纷纷云集在《新青年》旗下。他们宣传着"民主"与"科学"的主张,以《新青年》为中心的文化阵营形成了。

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则提出了"兼容并包"的主张。

由于延聘和支持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辜鸿铭等人任教讲学,使北京大学不仅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而且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主要阵地。

材料四:

思考:六点希望的关键词是什么?

2、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材料五: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这件事情引起了陈姨太、四太太、五太太和几个女佣的焦虑,起初她们还背着人暗暗地议论。后来有一天陈姨太就带着严肃的表情对克明几弟兄正式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会冒出很多的血。唯一的免灾方法就是把产妇迁出公馆去。迁出公馆还不行,产妇的血光还可以回到公馆来,所以应该迁到城外。出了城还不行,城门也关不住产妇的血光,必须使产妇过桥。而且这样办也不见得就安全,同时还应该在家里用砖筑一个假坟来保护棺木,这样才可以避免"血光之灾"。瑞珏搬出了公馆,搬到了一个荒凉的郊区,生产时,她在凄厉的叫喊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巴金《家》第36章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材料六:

第一首白话诗:

《蝴蝶》(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3、发展新阶段: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向往社会主义的苏俄,并以苏俄为榜样改造中国。

材料七: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一样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1918)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学做思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八:

1、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

材料九:

2、 促进民众(尤其是知识青年)的觉醒,唤起人民对政治事务关心

材料十: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

2、 促进民众(尤其是知识青年)的觉醒,唤起人民对政治事务关心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