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高考易错知识点学案(新人教必修1)
《经济生活》高考易错知识点学案(新人教必修1)第2页

 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

通货膨紧缩时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增加国债的发行量。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纸币发行量,扩大银行信贷规模。

14.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5.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这是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6.2007月8年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98.36(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币/100外币)。这一变化表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国旅游者等。(√)

17.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8."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9.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但是,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具有价格优势;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

20.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21.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2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3.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合。(×)

(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所以,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24.粮食、蔬菜、食用油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