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世界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互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盟国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盟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美国《租借法》的通过等。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

  ①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

  ②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集团元凶--德国的重任。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③在北非战场和西西里岛登陆战中,英美盟军密切合作,获得重大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攻入德国境内时,苏军攻克柏林,美、苏、英、法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2.矛盾:由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参加国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反法西斯共同目的之外,还追求不同的利益,因而联盟内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如大战中期主要围绕着开辟第二战场,大战后围绕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产生矛盾。

  [史料印证]

材料一 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战场,以此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但毕竟成为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 材料一说明罗斯福主张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的压力,并与苏联军队夹击德军,加快战争进程。这体现出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军事上的相互配合。 材料二 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

政府《备忘录》 材料二反映英、苏在开辟第二战场上存在矛盾。英国是拖延甚至拒绝,其目的在于让苏德双方相互削弱;苏联认为1942年存在开辟第二战场的有利条件,因为当时德军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