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教案第2页

  在自处和处世方面,孔子也有很多充满智慧的谆谆教诲。选文第7则:"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孔子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选文第9则:"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是一个比喻。大车是古代用牛力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力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輗,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軏。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輗、小车如果没有軏,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孔子对社会人生诸多问题的深刻认识,充满了启示意义。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略。

  二、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材料略)

  提示: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另外可以参考教材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部分,如其中的选文第7则、第8则以及该节的相关链接。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参考答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更,改变,改正。

  2.远,离开,避开。

  3.而,杨树达《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二版)认为不能当"如果"讲,孔子不说"人无信"而说"人而无信",表明"人"字后面要有一个语句中的停顿,古书中这种句法颇多;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4.舍,放弃,舍弃。("不舍昼夜"即昼夜不间断。)

  有关资料

1.评"由,诲女知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