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和不结盟的政策;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4)作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的瓦解
(1)东欧剧变: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社会制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
2."冷战"后的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冷战"结束后,地区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表现:1999年美国轰炸南联盟;2001年发生"9·11"事件。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表现
一超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 1993年成立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想一想
1.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日本经济的崛起有哪些启示?
提示:(1)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发展经济要面向国际市场。(3)要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