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答案】 B(①与④,主角是祖母,不是李密。)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
【答案】 B("功服"应为"服期")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特色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且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答案】 D("怨恨上司之情"和"让他在家侍奉祖母"都不对。)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10题。
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到"谨拜表以闻。"原文见课本。
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蒙矜育(怜惜)
B.不矜名节(自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