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3.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3.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案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①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②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③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④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

  2.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8年)

  3.表现:

  (1)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470多家;

  (2)投资总额增加: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3)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发展。

  【合作探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什么?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

  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