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 ②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③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相关知识,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明确指出诸侯在征讨过程中,"即县之"、"置汉中郡",这些信息与①②③相符。
答案:D
【能力迁移】
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 )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在封建社会中官吏的选拔标准最终是为专制皇权服务,④不符合,"选贤任能"是墨家观点,与专制统治不符;其他三项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相一致。
答案: B
1. (2009·江苏高考)"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
答案:D
2. (2009·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答案:A
3. (2009·北京高考)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