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鲁国的高官。由此可以判断①②③是正确的。四幅图片都没有涉及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因而无法从图片资料中获取"孔子提出了'过犹不及'的主张"这一信息,故排除④。
4.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 D
解析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其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孔子试图利用周礼来重新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而柏拉图则通过《理想国》一书表达自己重新构建有序理想社会的国家,所以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在于力图构建新的和谐社会,故D项正确。
5.柏拉图曾说:"奴隶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希腊不平等的现象比较普遍
B.雅典民主共和国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
C.古代雅典没有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平等的政治地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奴隶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可知雅典存在着奴隶与主人、小人与君子等的不平等,故A项正确。"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等信息体现出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广大奴隶并不享有这一权利,由此可知B、C两项都正确。而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6.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
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