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八上语文《第17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案
免费下载八上语文《第17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⑤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_______(崇拜 推崇)这座桥。

⑥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_______(证明 表明 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4.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5.下列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拱桥--石拱桥--桥--中国石拱桥

B.桥--石拱桥--拱桥--中国石拱桥

C.中国石拱桥--桥--拱桥--石拱桥

D.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合作探究】

6.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否开篇就点题了呢?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

7.①、②段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8.第③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是什么关系?

9.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10.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这些例子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吗?

11.读4~7自然段,了解作者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哪些内容?

12.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13.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

14.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15.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16.概括本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