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素养解读 时空观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民主政治经历了建立、发展、曲折的历程;现代中国的外交经历了初步奠定外交到外交新局面的历程。 历史解释 (1)《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和建国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3)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史料及其他史学研究材料,实证改革开放前中国民主政治与外交的特点、成就及影响。 唯物史观 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等理论,客观评价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外交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及影响。 家国情怀 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成就,认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考点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奠基: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2)内容
2.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北平。
(2)主要议题:讨论新中国成立。
(3)内容
3.成立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2)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4.意义
(1)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