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 第1板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春夜(含答案)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 第1板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春夜(含答案)学案第5页

  衰无常的感慨,融滕王阁景象与对滕王的怀念于一体,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3.对偶作结,富有特色

  一般对偶句多用来放在诗文的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并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读者只觉其流动,并不觉其为对偶,显示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华。

  重点揣摩

  1.首联从哪两个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首联上句用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是从空间角度描写滕王阁的气势;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挂着琳琅玉佩,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今昔对比,作者从时间角度写其衰败。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寄寓着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中"飞""卷"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飞"字写出画栋凌空飞上南浦的云的气势,"卷"字写出珠帘卷、西山雨的景象。"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3."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抒发了什么感慨?

  参考答案:阁中帝子,今在何处?滕王当年也可曾想到今日吗?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这既是对死者的诘问,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伤感。抒发了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从 军 行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二、相关背景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突厥铁骑在甘肃一带大肆骚扰、劫掠,一时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西征,时任崇文馆学士的杨炯,面对此情此景,慷慨激昂、热血奔涌,愤然写下了《从军行》。

  三、内容提要

  《从军行》一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在国家危机之际投笔请缨深入敌人腹地艰苦战斗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温傅部落疯狂进犯唐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达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做伏案书生的豪情壮志。

四、写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