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充满。
B、俟其欣悦 俟:等待。
C、无冻馁之患 患:疾病。
D、非天质之卑 卑:低下。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义正辞严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亲手自己用笔抄录,计算日子返回来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懈怠抄录的事
C、色愈恭,礼愈至--脸色更恭敬,礼节更周到
D、略无慕艳意--一点儿没有羡慕的意思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作者勤苦求学的一组是: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尝趋万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未尝稍降辞色。
④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⑤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
⑥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少年时好学,家贫无从得书读于是借书抄录,靠勤奋遍观群书。
B、成人后求学欲望更强,曾到很远的地方向先辈求问,非常恭敬尽礼,终于增长了学识。
C、作者从师学习备尝艰苦而能坚持不辍,服饰很差远不如同学华美,但他以读书为乐。
D、作者认为当时太学学生与自己当年求学比,有很优越的条件,却学业不精,道德不成,是因为心志不专。
参考答案及译文
1.C(患:忧虑)。
2.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3. A("还"根据文意,应该是"还书"。)
4. A(③⑤⑥句非作者之事。)
5.D(作者是假设的说法,不是太学生真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