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果: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由于李鸿章"避战保船",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起因: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概况: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
(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发展
(1)兴起:义和团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
(2)转移:1899年底,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并向京津地区发展。
(3)顶峰:1900年,在落垡、廊坊围攻八国联军;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清政府对外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了顶峰。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失败。
4.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斗争。
5.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概念阐释
"扶清灭洋"
(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带有局限性。
(2)"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
深化理解
全面评价义和团运动
(1)进步性
①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和朴素的爱国意识。
②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2)局限性
①指导思想上带有蒙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②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领导,对清政府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