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读古诗,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2、补充:(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学习交流。
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指导背诵。
四、深入研究学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作业设计】
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2、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3、朗诵并背诵古诗。
25.望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准备】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交流积累: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顺读通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2)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单写月亮吗?除写赏月外还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