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人的生命价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两个角度论述的:一是对个人自身来说的;二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而言的。
节选部分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简要概括出对比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段中生命价值的要求和我国现实的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的对比;第五、六两段中关于国内外生命教育现状的对比。
根据节选部分内容,并联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生命意识的凸显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宏观上,人类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微观上,人们体会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有一种无所适从感。②人类要幸免于难(生存危机),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③青少年面对挫折和打击的承受能力差。④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的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二、语言运用
下面文段节选自一篇题为"关于生命的逝去,孩子,我该如何告诉你?"的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横线处填写上恰当的话,使上下文语句流畅,文意完整。
女儿三岁时,我第一次给她读了伊夫·邦廷的《小鲁的池塘》,这本书讲述了友谊、失去和希望。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和小鲁是邻居兼同学、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玩耍、散步、画画,一起做蜂鸟喂食器......可突然有一天,小鲁因心脏病去世了,把悲伤留给了"我"和同学们。后来大家在校园里修建了一个池塘,在树上挂了那个蜂鸟喂食器,以此作为对小鲁的纪念。
初读这本书,女儿接触到两个词:"虚脱"和"去世",她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死亡"。读后她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对于小鲁的突然离去,她显然无法接受,一个劲问我:"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我不要小鲁死!"那时,我就像书中的父母对待"我"那样紧紧握着她的手,把她拥在怀里,安慰她,告诉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题干中暗含的相关信息,如"关于生命的逝去,孩子,我该如何告诉你"就暗含着所谈话题为"如何看待生命的逝去";根据上下文来看,所填内容应该是安慰小女孩的、富有总结性的有关对待生死的内容。
答案:(示例)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事,可既然发生了,我们就必须坚强面对,小鲁虽然去世了,可我们对他的爱没有变,我们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纪念他。
阅读下面的新闻文段,根据要求答题。
中考第二天,广雅中学门口来了一位特殊的考生,他乘坐急救车来参加考试,全程共有6位医护人员陪护。昨天,他的故事被人在网上直播了一把,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网友称他为"最坚强"考生。昨天下午中考结束后,记者在学校门口见到了这位坚强考生。他在考前得了"血气胸",为参加这一次考试,他在病床上坚持复习,插着引管乘急救车参加考试。
你是如何看待带病参加考试这一现象的?请针对这件事写一个评论性的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