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学年 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
2018-2019 学年 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第2页

2、思考、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问题探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材P71讨论题。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的有机整体。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物种的生物集合体,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群落是比种群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群落水平上科学家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学生阅读教材P71相关内容,明确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P72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

  2、什么叫丰富度?

  教师总结:⑴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我国新疆北部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树;⑵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数以万计,无脊椎动物种群数以十万计,脊椎动物种群数以千计。但是,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群落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

  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首先,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其次,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相对数量和比例。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

  学生阅读教材P72--73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

2、猞猁和雪兔之间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