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第3页

 上卷:"西

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

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

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较为简单。

答案: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第2课时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

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及其影响

1. 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