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复习:人体呼吸过程
二、动物的呼吸:
动物也要不停地呼吸来维持生命。
【问】动物呼吸是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
【实验】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
试管B的设置有对照的作用。
【实验现象】试管A的红色水滴向试管移动。
【结论】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三、植物会呼吸吗?
【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呼吸的实验
【实验现象】1、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生成。
2、有较多的小水滴出现
3、蜡烛熄灭--说明氧气减少
4、温度升高--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热
【结论】植物和空气之间有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植物也要呼吸。
【讨论】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
--呼吸是指肺换气,包括呼气和吸气。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发生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它产物,同时八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
【小结】1、呼吸作用的一般概念
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在活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
课后记:
1、 自制的教具--呼吸运动模型(动态操作)的使用不仅解决了呼吸系统的器官组成的解释和功能的讲解,而且直观地让学生知道了呼吸运动的具体过程。另外,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的课件的使用也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肺泡地变化。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2、 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如果按教材要求做实验的话,则需要3课时。原因是教材的实验很难做,不切实际。第1课时把人的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完成。由于实验室有较完备的呼气和吸气模型,所以讲解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都易于完成。第2课时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则以讲解为主,重点是搞懂实验的设计和原理、现象等。而证明植物需要呼吸的实验很成功,现象很明显。当然只有2课时的话,复习小结的时间不多。
3、 第一课时由于对教材内容不是非常熟悉,备学生做得不够导致课堂对呼吸作用的过程讲解不是非常透彻。第二课时中实验对学生的兴趣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教科书中的实验分析有困难,但对对比实验的作用的理解比较好的。
动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中很多学生认为这个实验也能够证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学生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做得也很成功,对实验现象的表述也很到位。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该实验所表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