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定期发生经济危机。
--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思维导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信息提取: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破坏性严重,导致了世界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探究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经济危机的影响及教训
1.经济大危机的双重影响
(1)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信号。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启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使美国向着福利国家迈进。
(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平民大量失业,造成人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下降,但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诸如美国电影业、广播业、图书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2.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