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大愚,是说李冰不擅长蝇营狗苟而又无所专攻的为官之道,而是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正是因为其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才有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有淳朴善良的民本思想,才能够更清澈更透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大问题,从而被人民铭记感念。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现出超乎寻常的格调。
含义:长城为体面而建,对人民而言,实际用途不大。都江堰却实实在在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带来了滋养。清朗可鉴,一语双关,既是说,都江堰的水清朗可鉴;也是说,都江堰的精神--为民造福的精神清朗可鉴。
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含义:李冰的精神熏陶着代代后辈,使得他们认定评价对错是非的标准就是是否对百姓有利;对百姓有利的就是对的,就可以做。所以,他们会把李冰的雕像放在江水中镇水测量。
活着或是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含义:站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就像李冰那样。
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含义:中国历史上只要有李冰这样抛弃一己私利,尽心为百姓谋福利的杰出人物,只要这样的精神代代流传,中华民族就会更加富强,更加生机勃勃。
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含义:遗言的内容是:为官一任,就当造福一方,贴近苍生,心系百姓。
3.生探究总结:李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明确: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六、研读第一部分。
过渡:同学们,在第三部分,我们从字里行间读出了李冰心系百姓、造福苍生的崇高,触摸到了余秋雨对李冰父子的深深景仰。他充满深情地遥想当年李冰父子筑堰治水的音容,热情地赞美他冰清玉洁、至圣至善的政治纲领。他要赞美,他要激起每一位读者的共鸣,他要深深地吸引每一位读者,让他们一读惊心,一读倾心,一读留心!于是,他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开头:我以为世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部分,再来看看作者这些充满了个性与思辨的对比。并思考(课件展示):
作者对长城和都江堰都作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1.朗读课文。
一二两段写长城请同学单独读,第三段师读,四五六段生齐读。
2.学生讨论:作者对长城和都江堰都作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师明确(课件出示):
多处对比:
长城 都江堰
影响上: 晚辈 早数十年
年代上: 占据辽阔的空间 占据了渺远的时间
功用上: 社会功用早已废弛 永久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规模上: 宏大、突兀在外 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气质上: 僵硬的文明,摆老资格 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