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民风质朴,尚武精神浓厚。
(2)历史机遇
①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力量大大削弱。
②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各国,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③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决心实现富国强兵。,
【概念阐释】
1.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也就是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也就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2.《法经》: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制定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其基本特点是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体现法家"重刑轻罪"的思想。
【易错提醒】
1.春秋时期各国改革大多属于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而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则基本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2.李悝变法与管仲改革中的赋税制度和农业政策都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使井田制逐步瓦解,而不是废除了井田制。
3.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是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但并没有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制的地位。
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不同的根源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旧阶级力量对比的差异。
5.秦国变法的客观条件是大变革时代各国变法的推动;主观条件是秦统治者意图改变落后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思维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