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主动参与
探索新知
(一)认识千米
1、 板书课题。提问:你曾在哪里听过或看到过千米?
2、 播放课件:这是老师平时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可以用千米作单位?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 教师小结。 启发引导,学生了解千米的含义。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让学生充分感知千米的含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
(二)教学1千米=1000千米
1、(插播录象)谈话: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提问: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1、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10个100米连起来有多长?
引出1千米=1000米。
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
(三)感知、体会1千米
1、 提问: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2、 2、谈话: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程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 小组讨论:1千米究竟有多长?
4、 谈话:老师家离学校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
5、 教师小结。 教师启发、小结。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第3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的填空。
3、 谈话:组们中国的铁路也很发达,我们来估计一下铁路的长度。
做"想想做做"第6题 教师加以点评。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评价。
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千米就住在五指山的拇指上,伸出你的手来,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了。 引导学生小 结。 学生主动归 纳。
系统地梳理知识。 五、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怎么去森林公园? 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深化新知。
第二课时:吨的认识
课 题 《吨的认识》 授 课 教 师 左文龙 教 学 内 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7-49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