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通史阶段立交互通近代史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通史阶段立交互通近代史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3)反侵略斗争: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之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4)学习西方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兴民权、倡西学)--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

  (5)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27~1936年)--民族工业萎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

  (6)国共关系: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十年对峙(1927~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再次决裂对抗(1946~1949年)

  一、中外权力制衡与监督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现代借鉴 近代西方权力制衡思想和政治实践 (1)合理鉴定监察机构的地位,逐步建立一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防腐败领导体制,树立监察机构的权威和相对独立性

(2)提高监察执法人员的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健全制度;被监督对象要加强学习,从源头及思想根源角度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

(3)加强对现有监察机构的监督力度,以防止监察机构蜕化为腐化机构 (1)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成立国家,使其成为保护人民公共权利的机关

(2)洛克:提出分权制衡思想。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3)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即建立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关系

实践: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政体,国王、议会、内阁之间的权力制衡与运作;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政体,总统、议会、法院之间的权力制衡   

    二、15、16 世纪至 17、18 世纪东西方社会发展比较

项目 西方 中国 特征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工场手工业时期) 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明清时期) 表现 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产生、发展

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文化:掀起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开始了全球性的交往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 重大史实 政治: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北美大陆新体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

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天文学革命,经典力学

国际关系: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 经济:经济全面高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是发展缓慢

政治:专制皇权的强化(内阁、军机处)

文化: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外交关系:海禁

  三、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和西方人文精神的特色

西方人文主义 东方人文主义 差异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来源:学。科。网] 西方强调个性发展[来源:学。科。网] 中国强调人的社会性[来源:学科网] 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西方强调人的平等 中国强调社会等级秩序 特色 与中国人文精神相比,西方人文精神更强调个人的主体性。智者学派认为个人的感觉是衡量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文艺复兴时期倡导"随心所欲";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成立国家的目的就是保障个人的权利

  四、中西方绘画的比较

中国 西方 文人山水画 (1)魏晋: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2)隋唐:创制法度

(3)宋代:更加注重意境

(4)明清: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浪漫主义 重感情轻理性,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重色彩轻素描 现实主义 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