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出示12枝铅笔)今天老师带来12枝铅笔,准备奖给纪律遵守得好的学生。
2、出示操作要求:
(1)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回答。
(2)平均分给4人,每人几枝?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自主探索,请学生上台示范分铅笔。
3、这两种分法相同吗?(不一样。)它们每份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比较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分法。
二、探究交流。
1、比较这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分法。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2、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还可以怎样分,也是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分法?(在小组里说说。)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2枝铅笔平均分",联系前面教学的知识,可以先确定每几枝为一份,得出分成这样的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分的份数,得出每份分得的枝数。所以,这道题平均分的活动是很开放的。学生之间分的过程会不同,分的结果也会不同,在交流中能进一步体会不管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检测完善。
1、完成第1-3题。学生利用小棒自己边分边填写,做好后集体交流。
2、做第4题。
(1)教师出示:8个苹果、4个盘子。
(2)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3、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学生先独立做,做好后集体交流。
4、出示图片:
①出示6只小白兔,问:
6只小白兔,每2只1份,分成了( )份。
6只小白兔,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 )只。
比较这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分法。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②出示8只螃蟹,问:
8只螃蟹平均分成2份,每份( )只。
填好后,问:你是怎么想的?
③先圈一圈,再填空。
9个五角星,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
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④画一画,分一分。
12个正方形,每4个为一份,分成了( )份。
12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 )个。
⑤看图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分的?
先出示:6只小蜜蜂,分成2组,每组3只。
再出示:10只蝴蝶,分成5组,每组2只。
(教材里呈现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两种分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感受数量间的因果关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题都设计了把总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能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第1题的得数在摆圆片时知道,其他题的得数能在图画中看到。另外,第2-4题和课件设计的练习中,都帮助学生从平均分的视角观察现象,把获得的数据填入括号,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现象。这样的表达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对下面的认识除法也十分有益。)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5
18
2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P251-4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一)
认识平均分1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