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优秀教案第2页

一、导入新课:请你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并分析其妙处。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东坡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黄庭坚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

二、知识积累

  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三、信息筛选

  1、什么是"咬文嚼字"?

  解题: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的意思是:指过分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通常是贬义的。

2、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 第三自然段"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3、 梳理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6-7段):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第8段)结语: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合作探究

 (一)阅读1-3段,找出本文的基本观点。

明确: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1、活动:请用"酒、好、喝"三个字,看看最多能组成几组话,各自的意味是什么?

  酒好喝--酒的味道不错

  喝好酒--要喝质量好的酒

  酒喝好--劝客人开怀畅饮

  喝酒好--适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

  好喝酒--酒的质量不错,可以放心喝

  好酒喝--批评一个人是酒鬼

通过以上练习总结出语言表达的一个基本规律是什么?

  明确:句式不同,句子包含的感情不同。

1、 分析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1)婵娟骂宋玉说: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2)石秀骂梁中书: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

(3)《红楼梦》中茗烟骂金荣: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4)郭沫若: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思考:比较这组句子,说说在用字上有什么变化?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通过"你这" "你是" "你有"的比较,说明不同句式的句子包含的情感不同。关键看哪一个更能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因为文学就是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的。

  (二)阅读第4段,读王若虚改《史记》中"李广射虎"的选段,

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史记》原句)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王若虚改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思考:这三则材料讲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字,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明确: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三) 阅读第5段,分析"推"和"敲"的故事。

  思考:结合《题李凝幽居》全诗意境,分析用"推"和"敲"各自有什么效果?再读朱光潜先生的分析,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

  明确: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小结:朱光潜先生举上面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不同句式,感情不同。

     文字增减,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四)分析第二部分

  1. 文字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

明确: A. 正面:点石成金

   B. 负面:陈词滥调

  2.以下苏轼在无锡惠山品茶一事,比较这三句,哪一句更富文学色彩?说明理由。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明确: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文学的语言要富有联想意义,善用联想意,可点石成金。

  3.作者对"套板反应"持什么态度?有什么弊端?

明确: 反对。弊端: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五)阅读第三部分

  1、阅读第8段,归纳什么是咬文嚼字?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咬文嚼字就是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因为文字和文章的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

  咬文嚼字就是要有严谨的态度,刻苦自励,精心玩索,推陈出新。

  咬文嚼字的目的是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