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4页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纺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中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摘自《沧海神州 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⑵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