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湘教版选修5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学案
2017-2018学年湘教版选修5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学案第2页



探究点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探究活动 2008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所属北京国遥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14日接收到四川汶川地区最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及5米雷达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2)人们通过对该遥感图片的分析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此次地震后灾情进行监测设计方案。

答案 (1)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

(2)①地震的准确位置;②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可以知道哪个哪个城市、县、哪个镇的破坏程度大,使人们救援有目的性;③公路的破坏程度,可以知道哪条路是通的,不通的路段有多长,使人们对救援物资的运输、公路的疏通有方向性;④大型建筑的破坏程度,可以知道水库大坝、大桥、高楼、大型工厂的破坏程度,使人们能预测它有没有潜在的威胁,需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⑤震区内地形状况,哪里是高山、深谷、陡坡;⑥植被的破坏情况。

(3)获得汶川地震灾区的遥感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灾区的遥感图片进行整理、查询和分析,从而确定灾害影响范围、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以及为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提出抗灾、救灾方案。

反思归纳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类别 主要功能 优点 作用 遥感(RS) 提供高分辨率的实时准确的信息资源,及时了解环境及灾害变化,为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探索空间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受地面限制较少;获取信息量较大 ①除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图外,还可看到沙尘暴、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②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肉眼难以觉察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③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④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