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2课时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2课时教案 第3页

  质的反作用。--形而上学性(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义观点。它企图用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把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过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却认为原子是不变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质单位。这显然不能解释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说明不了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这种唯物主义形态必然会被另一种更科学的形态所代替。

  (过渡)放射性现象、电子的发现使得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开始站不住脚,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发展中的科学中渐渐产生。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总结:

代 表 观 点 唯

义 总体观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基础 形 式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 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机械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费尔巴哈

培根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等同于哲学物质概念,缺乏辩证法思想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过渡)第一,播放掩耳盗铃的动画,让学生判断,以此作为过渡--唯心主义

  第二,看看先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1.物是观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