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本课知识,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蹄形磁铁、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表
七、教学过程
(一)运用科学史导课
教师活动:自从奥斯特发现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后人们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利用磁场是不是能够产生电流呢?自从奥斯特发现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后人们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利用磁场是不是能够产生电流呢?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证实了磁能生电。
(二)探究电生磁条件
教师让学生以小法拉第的身份再次对磁生电的实验条件进行探寻。再以"为了完成磁生电实验,我们都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实验仪器进行选择,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教师在学生选择过程中予以引导,用"根据实验的对象,我们要选择什么呢""怎样知道线路中有电流呢""用什么方法断开电流呢"等问题引导学生选出磁体、导线、灵敏电流表和开关等器材。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选出实验所需的仪器。
教师将每四个同学分为一组,给予蹄形磁铁、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表等器材,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5分钟时间内找找看能让导线中产生电流的方法。学生4人小组进行讨论,怎样实验会产生电流。连接电路,找出使导线中产生电流的方法。
教师让成功找到使导线中产生电流的方法的小组上台进行演示。并让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教师再让实验未成功的同学发言,说出自己的实验方案与其他成功的实验方案有何不同之处。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引导学生归纳出使导线中产生电流的必要条件。
教师结合ppt,进行总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线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三)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让学生重复做5次电磁感应实验,提醒学生注意灵敏电流表上显示的电流,并记下每次实验时的电流数值。再让三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5个电流数值。显而易见,电流数值有大有小。教师再以"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进行生生讨论,可得出多种可能,如"与导线切割速度有关、与导线切割长度有关"等因素。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影响感应电流的因素后,教师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直接排除明显不合理的因素。
教师分给每小组一个可能因素,让该小组针对该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判断其是否是影响感应电流大小。在学生开始实验设计前,教师向学生强调实验对照、单一变量的思想。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后,让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若得出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