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和渴求)
6、辨析:恭恭敬敬 恭敬
想象恭恭敬敬地站是什么样子?这么站了多长时间?(从刘备的态度来感受其诚心诚意)
7、学生再读,想象拜访的画面。
8、结合插图,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复述。
9、在此基础上,学生练习背诵。
10、揣摩语言,尝试表演。
11、如果你是诸葛亮,知道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细读文本到表演文本,是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体会情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对比朗读,探究人物性格
过渡:和刘备同去拜访诸葛亮的还有谁?他们的表现一样吗?
1、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 研读描写张飞、刘备的语句。(扣住"嚷"和"生气"二词)
3、 小组探究:本文主要写刘备拜访诸葛亮,写张飞是否多余?(反衬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 相机出示前两次拜访时,刘备和张飞不同的语言。
第一次:未见,刘备惆怅不已。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第二次:张飞:"问他则甚?风雨甚紧,不如早归。"刘备:"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5、刘备在台阶下等候诸葛亮时,想想张飞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读出张飞的莽撞无礼,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7、相机课件出示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学生朗读所填的句子,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感悟详略得当的习作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从人物的对比映衬来理解,还可用想象补白的方法个性化理解,读与说、写结合,展现了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
五、赏析比喻句,感受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地三次拜访诸葛亮,值得吗?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从诸葛亮的住处说起: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从诸葛亮的谈话说起: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从诸葛亮的出山说起: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课件出示《三国演义》中的原文:
司马徽语于刘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教师介绍:诸葛亮便是司马徽所说的"卧龙先生",刘备当时正依附刘表,连一块自己的地盘都没有。
3、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