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践的基本特征
生产实践(种粮)-主体(农民)、对象(土地)、手段(拖拉机、锄头)。无产阶级革命-主体(无产阶级)、对象(资产阶级)、手段(暴力) 。因此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农业生产不违农时,不能在冬天种植棉花。建筑水坝要考虑到水文和地质条件。因此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总之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板书显示:
活动三: 2004年1月25日,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和正在太空进行火星探测之旅的美国"勇气"号一起用更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是否还尚存微量生物的迹象。火星探索是否属于实践活动?人类探索火星的目的是什么?(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狡兔三窟"、"燕子筑巢"、"蜘蛛织网"、"狐狸躲避猎人猎枪趋利避害"。这些动物的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
活动四:《鲁滨逊漂流记》中水手鲁滨逊在船只蒙难后流落到孤岛,经受长期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鲁滨逊用自己的双手在荒野中掘山洞,打围墙,为自己筑起一个安全坚固的"城堡"。有了住,还得有吃。从船上运下来的食品虽然不少,但确是有限的,如果不自力更生,就会坐吃山空。于是鲁滨逊又开始自己种庄稼,圈养家畜。鲁滨逊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岛是否完全脱离了社会?(没有。因为鲁滨逊用自己的双手在荒野中掘山洞,打围墙,圈养家畜都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学到的技巧,带有人类社会的烙印。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联系的观点)。实践具有社会性。)有人听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深为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但同时又认为愚公毕竟还是"愚":为什么一定要用锹挖、用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用炸药炸、用卡车运呢?(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都不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发展的观点)实践具有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过渡)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来的名字叫陶知行,后来改名为陶行知,他为什么要改名呢?(行与知的关系就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行先于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活动五:据记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要在一部小说中细腻地描写一个人被踢之后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难以下笔。于是他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去,言辞恳切地说:"请踢我几脚好吗?"那乞丐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精神失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一把抓住钱